作者|藍天
來源|看醫界
衛健委叫停LVA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在多家醫院內部下發通知后一周,國家衛健委官網正式發布了《關于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通知》,這一近兩年風靡全國各地醫院的創新技術療法,被國家衛健委正式叫停。
通知中稱,國家衛健委近期獲悉有個別醫療機構開展“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
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第1號)有關規定,決定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
通知表示,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督促轄區內醫療機構停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并做好有關患者的隨訪服務等工作。在本通知印發后仍使用該技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機構和人員,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依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對其予以嚴肅處理。
面世以來受多重爭議
“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英文縮寫為LVA,公開資料顯示,這是由浙江省人民醫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醫院院長謝慶平**的一種淋巴顯微外科術式。該手術**初用于治療淋巴水腫,2018年起,謝慶平將其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
近兩年來,這一術式在全國多所醫院相繼開展,多家醫院以完成首例手術為由大張旗鼓進行宣傳。然而實際上,很早之前,學術界對此就有不一樣的看法。
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年3月份發表《21萬元的手術:真有效還是割韭菜?》的深度報道中介紹,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亮(化名)指出,LVA的**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證明其**性、有效性。理論上,開展任何一項新手術之前,都需要經過動物實驗和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積累足夠多的**性、有效性數據。并且,相關數據需要公開發表。“而不是自己通過幾例個案就說手術有效?!?/p>
報道中提到,國內大部分開展LVA的醫院收費在1萬—5萬元。**者謝慶平所在的杭州求是醫院一臺LVA手術和住院的整體費用高達21萬元,只有術后康復等產生的少量費用可以通過醫保報銷。
而關于收費,也產生了另一項爭議,據公眾號“藥物流行病學學會學生分會”總結社交媒體的家屬自述,湖南、湖北等多地醫保能夠報銷,報銷類別為肢體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一般為4支,有的地方還會加上吻合器和顯微手術器械的使用費用,當然還包括了麻醉等費用。價格從20萬到2萬(醫保報銷后)不等。
“醫保的支付標準是與一個疾病的適應癥結合的。這個肢體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一般是治療腫瘤術后淋巴水腫的疾病,結果用來治療老年癡呆,有的醫院甚至開展帕金森病與腦梗后遺癥的治療。這個性質如同給一個無闌尾炎癥狀的人開了闌尾切除手術,隨后收取費用一樣。這是顯然的串換項目,騙取醫保費用的行為?!痹摴娞栠@樣表示。
據了解,就在今年4月,《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發布了《淋巴外科手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專家共識(2025版)》,該共識由杭州求是醫院整形外科謝慶平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伊龍教授牽頭,聯合多個神經科學領域專家共同制定,如今隨著國家衛健委叫停這一術式,有醫院管理人士表示,一部專家們剛剛達成的共識作廢了,這可能是醫學史上**短命的專家共識了。
不過,衛健委通知也表示,在該技術具備充分相關臨床研究證據后,指導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臨床研究設計,在倫理委員會充分論證的前提下,科學、規范開展臨床研究。衛健委將根據臨床研究情況,適時對該技術臨床應用再次組織論證。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