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5-Part Differential Hematology Analyzer)是一種自動化檢測設備,用于對外周血中五種白細胞亞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進行精確計數和分類,同時測定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全血細胞參數。
核心功能與檢測項目
白細胞五分類:
中性粒細胞(NEUT)
淋巴細胞(LYMPH)
單核細胞(MONO)
嗜酸性粒細胞(EO)
嗜堿性粒細胞(BASO)
其他血細胞參數:
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
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網織紅細胞(部分高端機型)
異常提示:
幼稚細胞、異型淋巴細胞、有核紅細胞等異常細胞的篩查報警。
核心技術原理
五分類的實現依賴多技術融合,主流方法包括:
技術 | 原理 | 優勢 |
---|---|---|
流式細胞術+熒光染色 | 細胞經熒光染料標記后,通過激光散射檢測細胞大小、復雜度及核酸/胞內成分差異 | 高精度區分細胞亞群 |
電阻抗法 | 細胞通過微孔時產生電阻變化,測量細胞體積(如血小板/紅細胞計數) | 基礎細胞計數 |
射頻電導技術 | 高頻電流穿透細胞膜,檢測胞內密度和核形態 | 區分顆粒性細胞(如嗜酸/嗜堿細胞) |
激光散射技術 | 前向散射(細胞大小)、側向散射(細胞復雜度)、側向熒光(核酸含量)三維分析 | 識別單核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 |
細胞化學染色 | 過氧化物酶染色(區分中性/嗜酸細胞)、脂酶染色(單核細胞)等特異性染色反應 | 增強分類特異性 |
? 代表性技術平臺:
Sysmex(希森美康):SF-Cube技術(熒光+散射)、核酸熒光染色。
Beckman Coulter(貝克曼):VCS技術(體積+電導+激光散射)。
Abbott(雅培):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
工作流程
樣本處理:全血標本抗凝后混勻,自動進樣或手動吸管加載。
血液稀釋與染色:
分通道處理:不同試劑稀釋(溶血劑、染色劑、鞘液等)。
白細胞分類需裂解紅細胞,保留完整白細胞。
細胞檢測:
流式細胞通道:細胞單行排列通過檢測區,激光/電信號實時采集。
數據采集:每秒分析數千個細胞,生成散點圖/直方圖。
算法分析:
根據信號特征將細胞投射到二維/三維散點圖(如DIFF散點圖、BASO散點圖)。
智能聚類算法自動劃分五類白細胞區域。
結果輸出:
定量報告:各類細胞絕對值與百分比。
異常標記:提示“左移”“幼稚細胞”“異淋?”等復檢建議。
臨床應用價值
感染性疾病診斷:
細菌感染 → 中性粒細胞↑ + 核左移
病毒感染 → 淋巴細胞↑ + 異型淋巴細胞出現
血液病篩查:
白血病:儀器報警“幼稚細胞”,提示骨髓增殖異常。
過敏/寄生蟲病: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升高。
化療/放療監測: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決定是否需升白治療。
手術前評估:
血小板計數(PLT)排除出血風險。
技術局限性與對策
局限性 | 解決方案 |
---|---|
難區分異常細胞(如原始細胞) | 觸發復檢規則 → 人工鏡檢確認 |
血小板聚集導致假性減少 | 采用光學法(PLT-O)輔助計數 |
有核紅細胞干擾白細胞分類 | 專用NRBC檢測通道校正白細胞總數 |
高脂血/溶血樣本影響HGB | 多波長比色法或SDS溶血劑減少干擾 |
?? 復檢規則:國際血液學標準委員會(ICSH)制定41條規則,如“WBC >30×10?/L + 異常散點圖”需人工復核。
發展趨勢
智能化整合:
自動推片染片機聯機,實現“檢測-復檢-形態學”全流程自動化。
精準化拓展:
增加造血祖細胞(HPC)、網織紅細胞亞群(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比率)等參數。
床旁檢測(POCT):
小型化五分類設備(如Sysmex XN-L系列)用于急診/ICU。
AI輔助診斷:
深度學習算法解析細胞圖像,提升異常細胞識別率(如Cellavision系統)。
主要品牌與型號
品牌 | 代表機型 | 技術亮點 |
---|---|---|
Sysmex | XN-9000, XN-L系列 | 核酸熒光染色 + 智能復檢規則 |
Beckman Coulter | DxH 900, DxH 600 | VCSn技術 + 多參數異常報警 |
Abbott | Alinity hq | MAPSS技術 + 低樣本量檢測 |
Mindray(邁瑞) | BC-6800 Plus | 三維熒光分析 + 高速檢測(120樣本/小時) |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